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02-23 09:00
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
党家村建村距今680多年,主要是党、贾两族居住在此,320户人家,1400余人。全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现存120多座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文笔塔、哨楼、牌坊等建筑,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
党家村整体建筑群典雅精致且富含人文艺术气息,鲜明的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珠联壁合、交相辉映。砖雕、石雕、木雕堪称党家村民居建筑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刻在青砖、门楣上的家训更是让人们在欣赏赞叹书法艺术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
2001年6月,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入全国六大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落。
党家村家训
走进党家村,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墙上、大门门楣上都刻有党家村祖先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不仅书法考究、雕工精美,更蕴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主人的修养与追求,成为了党家村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
党家村家训形成于明清时代,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26则,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为自己和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警戒自己,教育后人。
党家村家训的一大亮点是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家训语言通俗易懂,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良好家风。
●视频脚本
陕西韩城党家村:刻在青砖上的家训
当波涛汹涌的黄河流经到这里,奔腾的黄河水破“门”而出,给我们留下一个鲤鱼跳龙门的古老传说。
这里,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故里,一部恢弘巨著《史记》,名扬天下。
这里,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就在它的东北方向、一座完整地把建筑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古民居村落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享有“民居瑰宝”美誉的党家村。
青砖家训 独具魅力
公元1331年的一天,一个叫党恕轩的人,只身从关中朝邑(今属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来到韩城一个叫东阳湾的地方,靠种庙田糊口。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站稳了脚跟。终于,他的孙子党真不负厚望考中了举人,从此党家人丁兴旺、家道昌盛,此地遂被命名为党家村。后来党贾两姓联姻,共同生活在这里,两大家族甘甜共济、共谋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世界“民居瑰宝”美誉的党家村。
走进党家村,扑面而来的,是错落有致、精美绝伦的中国明清古民居,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但更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在每家院落墙壁的青砖上,都镌刻着富含哲理的家训。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党家村的这个家训,有着非常独特的形式,它集书法、雕刻、建筑于一体,和那种家谱、书信、著作这样一些家训有很大的不同。
住宅院落墙壁上镌刻的这些家训,让整个村落都浸润在了传统文化和伦理教化的氛围之中。鲜明的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交相辉映、珠联壁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
尤其是从那个坡上边来俯瞰整个村落,你会发现它是有层次的、有主题的,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
家不仅仅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还是一个育人的地方,党家村人把育人看得很重。所以,他们在建造房子的同时,就把家训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
把家训放在正房两侧山墙的延伸部位,这个位置,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是长辈、还是小辈,进出之间转身回眸之间都能看到,它追求的就是这么一种在不知不觉当中的耳濡目染。
在自家院内,家训就像一面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让一代又一代人受到熏陶,从而完成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实际上这些家训是凝结了他们家族先人的智慧、做人处事的道理,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党家村人不但把家训凝固在青砖上,他们还认为每家雕刻精美的门额题字如“诗书第”“清白传家”“安详恭敬”等也是一种浓缩的家训,同样启迪后人。可以说,党家村的砖雕家训和门额题字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传统道德与做人准则表达得淋漓尽致。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养贤:
我们看党家村家训的时候,如果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这些青砖上、门额上家训的书体基本上以楷书或者行楷为主,它就相当于我们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要着正装一样,有一种礼仪的仪式感在里面,凸显出家训对后人“守正”和“规矩”意识的教化。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雕刻在砖上、门额上的家训,在庭院里边天天可以看到,那么对于家里边的无论年长的或者年少的,实际上每天都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时时刻刻按照家训做人做事。所以这样一种独特的家训,我觉得可能在这个中国家训史上也是要特别地去写一笔的。
兴文从教 修身齐家
读书,是党家村人的传统。例如家训中说到:“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志欲之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就是要求后人多读书、读好书、明事理、有作为。
党家村人自古以来一直践行着重教兴学的理念,先后在村子里兴办私塾达七所。在党家村的东南角,还专门修有一座六角型的六层文星阁,其意就是“文星高照”,期望党家村多出人才。从道光至光绪六十年间,村里中了五个举人,一个拔贡、一个进士,仅光绪一朝就出了44个秀才。当时村里不足百户,半数家庭取得了功名。
党家村的贾乐天,曾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民国时期,他致力于韩城的文化教育事业,勇于兴利除弊,传播新潮思想。他曾创办《龙门报》,主编《韩城乡土志》,还创建了韩城第一所女子小学并担任校长。
韩城市新城区第四中学教师 党文超:
我生在党家村,长在党家村,有一条家训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它就是“读书成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根”,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它教会了我怎样读书,怎样明理。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将这条家训的道理,经常讲给我的孩子和学生。
书画是党家村人的传统文化生活,门楼上自拟的对联、厅房内高悬的祖上牌匾、厢房墙壁上的字画、书架上收藏的古书,这些无处不在的文化元素,构成了党家村一幅穿越历史的生活画卷。
可以说,党家村人人都有读书习字的传统习惯。在家训的耳濡目染中,他们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知书达理,谦和礼让,村民们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德行天下 清正廉洁
贾氏族人虽比党氏晚定居党家村,但甥舅之亲,犹如两条溪流先后从不同方向流进党家村,汇聚成河。他们共同诚信经营,为后世积攒下淳厚的祖德和殷实的家业。
“和为贵”、“谦受益”、“行事要谨慎、存心要公平”这一条条做人的准则,教化了党家村人。由于懂得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无论是在家置田务农,还是外出经商,他们都能做得风生水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党家村的这样一种家训,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体现的内涵就是以儒家的一种思想道德标准来要求家族的人。
富裕后的党家村人秉承“富润屋、德润身”的古训,并没有因为富裕而自骄,住在本村的,进入仕途的,都保持着家训“傲不可长”“居莫若俭”的作风、即便是进士之家、太史之第,也没有特别显赫的豪宅,这种“薄味养气,守清养道”的品性,为众人称道。
党氏17世祖党蒙,清光绪二年考中进士,在任刑部主事时,公正不阿,唯恐有冤案。曾任钦差赴山东查办贪案,秉公执法,拒收贿赂。依律查处贪官污吏数十人,刚正名声震动京师,朝廷御赐“清廉正直”牌匾。
党蒙晚年曾任云南临安、东川、顺宁、浦耳四府知府,任期内勤政爱民、两袖清风。他的那种勤勉正直、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一直被族人引以为傲。
勇于担当 家国情怀
一代代党家村人,在家训的熏陶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良好家风,处处体现着党家村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至今在韩城仍流传着许多党家村人行善积德的故事。
明代党家村人党孟辀,为人忠义。公元1555年,韩城遭灾,党孟辀当众把穷人借他的200余石粮食的借据现场焚毁。他还曾拿出纹银300两周济无力交纳税赋的人。时人赞其为“党义翁”。
在党家村,还有这样一条家训:“国则思忠,家则思存,民则思信,为人之根本也”。 党家村人深知,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党家村人前赴后继,仅仅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党家村,先后有六十多人从军,父子、兄弟齐上阵,战士、将军勇杀敌。党家村的贾自温就是一位勇杀日寇的“大刀队”名将。
国民革命军38师副长贾自温之孙 贾尚元:
我爷爷贾自温,冯玉祥部下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副师长,正师长是张自忠。在喜峰口战役中,组织了五百多人的大刀队,冲向敌人,血战了七天七夜。
八年抗战中,平型关大捷、凇沪会战、缅甸远征、血战台儿庄等著名战役,都有党家村好男儿的身影,其中十六名党家村将士血洒疆场、精忠报国。
代代相传 泽被后世
党家村家训里面所包含的人生哲学,犹如一盏盏指路明灯,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态度,他们遵循着家训教诲,修身养德、诚实做人、与人为善、勇于担当,这就是党家村人的立身之本。
党家村党氏族人 党建民:
我们党家村的家训就是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
党家村党氏族人 党梓宁:
我们党家村的家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党家村家训处处体现着平等、尊重、谦和,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身蕴涵的礼让、和平、秩序、宁静的东方人文精神与道德理想。
如今,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活化石”的党家村,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不仅依然居住着世代相传的党、贾族人,而且古村落里刻在青砖上的家训己成为人们旅游参观的亮点。
女导游教外国游客:
安详恭敬。
外国游客学说汉语:
安详恭敬。
广东游客:
我是从广东过来的,来了以后发现这里古建筑保存得非常的好,此外那个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也蛮有意思的,我就想把它们拍下来,带回去让我的小朋友也记住,让他学习学习。
好的家训家风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对荣誉的珍惜,对国家的贡献,对人类的关怀。党家村的家风家训已深刻诠释了这些内容,它让我们感知到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党家村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家训是根、是枝,家风是花、是果。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国家兴。党家村的家训不仅融入到党家村每个人的血液里,更以它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向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党家村家训摘编
重读书
读圣贤书,立修齐志。
【译文】
诵读圣人贤人的书籍,确立修身齐家的志向。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福。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古往今来多少名门世家,没有不追求积攒福份的;天地之间最受赞赏的人品,还要数攻读圣贤留给后世的诗书。
思孝安家国,读书教子孙;
【译文】
一心想着孝顺、履行孝道,让家庭安宁、国家安定;读好圣贤经典,用诗书教育好子孙。
要门庭显,必须积德;求子孙贤,还是读书。
【译文】
要想让家族的名声显赫,就一定要多做好事;要想让子孙有德有才,就要让他们多读诗书。
修身心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译文】
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合规矩,白天要有作为,晚上要做反思,呼吸间要注意修养,眨眼间要保存善心;欲望要小,志向要大,智慧要圆通,行为要方正,本领越大越好,但不要什么事都管。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译文】
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应过满,享乐不能无度;举动要有礼貌,居家最讲俭朴,品德重在谦让,办事先宜求教。
薄味①养气,去怒②养性。处抑③养生,守清④养道。
【注释】
①薄味:饭菜的味道不浓,指比较简单朴素的饭食。
②去怒:让怒气消失。
③抑:受压抑的处境。
④清:公正清廉。
【译文】
粗茶淡饭能陶冶人的气质,抑制暴躁能涵养人的性情;身处困境能磨练人的品德,坚守节操能保住人的道义。
务勤俭
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
【译文】
身处贫穷境地,也应牢牢守住节操,发财得势后更不能放纵猖狂;勤俭是做人的根本,谦逊温和是处世的良方。
守祖宗一脉真传①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②读惟耕。
【注释】
①真传:祖宗传给后代最要紧的话。
②惟:同“唯”,只是。
【译文】
谨守祖宗留传下来的紧要话,勤苦、节俭;教诲子孙要走两条正当的人生道路,读书、耕作。
创业维艰,祖父备尝辛苦;守成非易,子孙宜戒奢华。
【译文】
创业是件艰难的事,祖辈父辈为此尝尽了辛酸苦辣;守业也非常不容易,子孙后辈最应戒除的要数奢华。
善待人
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
【译文】
在青年壮年的时候,要理会老年人心中的酸涩;在身处局外的情境下,要体会身处局内者的艰难;处在富裕高贵地位的时候,要了解贫穷弱势者的苦恼;在安宁快乐的场合,要知晓身患苦难者的病痛。
明礼义
居仁为本务,由义乃长康。
【译文】
秉持仁厚,这是做人的根本;遵循大义,人生之路就会绵长安康。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译文】
心存忠臣孝子的意愿,去做仁人义士的事情。
宜思远
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译文】
生活在富裕中不知节俭,到了贫穷时一定会后悔;见到知识技艺没有及时学习,到了需要用时一定会后悔;喝醉酒必然会说不该说的话,到了酒醒时一定会后悔;身体健康时不注重保养锻炼,到了患病时一定会后悔。
●采访札记
民居瑰宝 家风浓郁
夏秋交替之时,正是享有盛名的韩城“大红袍”花椒成熟的季节。我们就是在这种香喷喷、麻酥酥、沁人心脾的味觉中走进韩城党家村的。
站在村头的山坡上,党家村就像一艘帆船,村头的文星宝塔就是起帆的桅杆,周围茂林繁叶,随着秋风微动,好似帆船泛起绿浪,正在塬上向着远方航行。
党家村的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令人叹为观止。完整的古民居村落,融建筑艺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自然环境于一体。680多年来,村里党、贾两姓人,设计建造,保护了这座“民居瑰宝”。120多座四合院鳞次栉比,优美古朴的碑、塔、楼、阁、古井、古祠、古寨等独具特色。但最让我们佩服的还是先辈们镌刻在每家院子青砖上的那些家训格言。他们提前把字制作在砖胚上,然后烧成成品砖,再把它筑造在每家庭院最显眼的地方,这一条条家训也成了四合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凝固在那里,代代相传。它所形成的文化景观,如春雨润物般点点滴滴地渗透进后世子孙的心田。
熟读党家村青砖上的家训,让我们知道党家村人的先辈把自己在生活中悟到的为人之道、处事之理、修生之法、养性之规,以家训的形式刻于大门庭院醒目之处,就是要子孙时时获取教益。每一副家训题刻,都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诲孙教子篇章。这些家训所透露的不仅是祖辈对人生的理解,更是一颗崇尚高洁的祖辈之心。
如今的党家村,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在凝固住一段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合着时代的节拍,充满着时代的朝气。先祖遗留下来的淳朴民风已经浸透在古民居的青砖灰瓦上,体现在了今日党家村人的言行举止里。
留住在党家村的村民热情而友好,待人彬彬有礼。在党家村即使是荷锄而立、年逾八旬的老农,与你交谈起来,也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老人们信口拈来的对联以及挥洒自如的书法,不仅逢年过节时让高屋门楼锦上添花,更以其深邃的内涵使观者品评深思。
岁月不语,自有其言。穿行在历经沧桑的巷道上,沐浴在这典雅浓郁的文化气息中,不禁感慨党家村何以能历经数百年却仍保存如此完整?回望院舍墙上的那些家训,字迹斑斑驳驳,却似乎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专家观点
高建群: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民居瑰宝”
党家村村落的形成、文化的发展始于宋朝,兴盛于明清。那个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宋明理学自上而下深入民间百姓。党家村的家规家训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出现的,每家门前写的对联、牌匾,墙砖上刻的名言警句如“仁义礼”“执信”“忠孝传家”等都打上了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
党家村的人一些是务农,还有一些会经商。经商的传统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党家村临近黄河中游重要渡口金子渡,这里过去是大的经商码头,商业氛围浓厚,受此熏陶,党家村人也有比较强的商业意识。然而,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党家村人始终秉承“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的家训,仁义传家。时至今日,党家村人还在这里勤恳劳作、繁衍生息。
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代代传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深厚。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到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从个人到群体,从乡村到城镇,都是文化保存传承的载体,保证了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党家村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村落,充满了文化的正能量。整个村落设计布局紧凑、建筑做工精细、风貌古朴典雅,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与民居建筑融合一体、交相辉映。岁月的沧桑可能会让青砖上的字迹变得斑驳模糊,但家训的深刻哲理没有在党家村人的心中褪色,而是在一代代的言传身教中经久流传。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
祁嘉华:古村大智慧 党家作管窥
古村落往往保留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内容,因为这里是百姓休养生息的地方,浓缩着与百姓有关的所有信息;这里还是传统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社会发展必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均出自这里。在一定程度上说,一处古村落就是一个地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寻找祖先生存智慧,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活教材。
党家村是陕西韩城地区的古村落,村落中的文化信息十分丰富:
村庄的选址。党家村位于黄土沟壑地区,左右有土塬,远处有山脉,是一个相对低洼的地方。关中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天,而且容易出现暴雨,68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地处低洼的党家村并没有被雨水或山洪冲毁。说明党家村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
院落的设计。四合院在我国十分普遍,北方地区有,南方地区也有。北京的四合院讲究开阔,院子里正房、两厢、倒座房呈正方形状分布。比较起来,党家村的四合院则是狭长的。正房居中,左右厢房相对而立,院子的进深很大,但宽度并不大,使得整个院落成矩形分布。这是党家村的一个特点,这样的布局,可以少占用耕地,提高院落的保温性,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很适合渭北高原地区的生存环境。
村子的布局。从高处鸟瞰党家村,会发现整个村子有层次、有主题,有很讲究的规划。比如说,村子里最高的房子是祠堂。在农业社会,村子往往是血缘宗亲的聚集地,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有祠堂就有祖先,有祖先就有根脉,有根脉就有生机。因此,将祠堂建在村子的核心部位,体现了党家村人崇祖敬本的情怀。
除了整体布局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作为一个几百年生生不息的村落,党家村的不少细微之处也充满了文化内涵。
党家村的“惜字炉”。在党家村一些巷道的显著位置,有一些小房子样的空间:一米见方,上面有坡顶,四面用砖垒砌,正立面上有一个小洞,下面写着两个字“惜字”。耕读持家是党家村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耕”为获得衣食之源,“读”不仅是读书,还要习字。在习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写错、写坏的情况。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从临摹大家开始。这种有字之纸不能随便乱丢,更不能踩踏或扔进垃圾箱,而是要把它们放到“惜字炉”里烧掉。这个细节不仅反映了党家村人严谨的学习态度,还反映了党家村人对文化的尊重。
党家村的“家训”。所谓“家训”就是祖上给后人留下来的经验之谈,是人生之经典,足以成为后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党家村的家训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大门上,以匾额的形式出现,如“耕读”、“大夫第”、“耕读第”等等,昭示家庭的生活准则;二是墙体上,以砖雕的形式将凝练的文字镶嵌在墙上,面积更大,内容更多。例如“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存心要公平,孝第忠厚择邻居”等,强调做事要谨慎、为人要公平的原则;例如“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等,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将心比心的重要。门额上的文字是一种提示,告诫家人要时时以此为本;墙体上的文字是一种教诲,使人们在品读之中得到启示。从这里不难看出党家村当年以家育人、教化文明的传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
薛养贤:书法基点之上的家训表达
如果站在书法的立场去观察党家村的家训,会发现这些家训字体都是从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帖中临摹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家村读书人的视野也是相当开阔的,他们取法甚广:既有学习颜真卿的,也有学习王羲之、黄庭坚、赵孟頫的。尽管从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当中不能够直接看出它们的原型,但是透过细节,依然能够知道它们是学有所本,绝对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党家村家训所选的书体基本上以楷书、或者行楷为主,它就相当于我们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要着正装一样,有种仪式感在里边。此外,党家村人在学习古代这些大家书法的时候,都钝化了线条的棱角感,加粗了线条的质感,在这些字里边普遍透出了一种端庄、温和、典雅、从容等一些在我们人身上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
党家村的家训,可以说是陕西韩城村落家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得小时候,我在各家的门头上都可以看到类似于家训的词语,尽管当时我们不完全懂它的内在含义,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行为活动过程中,低头抬头都常常看见这些家训,并且会时时受到家里老人的教导,现在回想起来,它实际上是家训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具体化。通过平时细小的生活环节让我们把深刻哲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薛养贤)
张新科:天天耳濡目染 时时鞭策警醒
党家村的家训形式非常独特,它集书法、雕刻、建筑为一体,和家谱、书信、著作类家训很不相同,这种家训具有独特的魅力。
党家村的家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镌刻在门楣上的,字不多,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长的有四个。这些字往往都带有箴铭性质,比如“和为贵”、“诗礼第”,一方面向外人展示“我们家就是这样一种家庭”,另一方面也确实成为家族、家庭内部人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是雕刻在庭院里面砖块上的,相对来说,字比门楣上多,同样受建筑材料的限制,字不会太长,一般带有名言警句的特点。这些家训凝结着先人的智慧,指明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成为家里面的一种追求。雕刻在砖上、庭院里面,天天都能看到,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这种独特的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也是要特别地去写一笔。
与家谱、书信类家训相比,党家村家训虽然形式不同,但家训所表达的思想,体现的内涵基本是一样的,实际上都是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要求家族的人,可以说党家村家训是整个儒家文化在最基层乡村的一种体现。
门楣上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简”的里面有“深”的韵味,而且这些字大多数出自儒家经典,如“和为贵”“诗礼第”等出自《论语》,把儒家经典语言用在门楣上,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字不多,但韵味深长。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