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讲道理(大地漫笔)

 

李伟明

《 人民日报 》( 20150117日   12 版)

 

  说话也好,作文也罢,如果想让别人把你的话听进去,把文章看下去,都是需要考虑听众或读者心理的。对于一般听众和读者来说,过于抽象、宏观、深奥的道理,并不容易接受,而对与自己比较贴近的事与理,则可能获得高度的认可,在他们看来,这些更靠谱、更真实、更管用。

 

  所以我越来越感到,很有必要学会从“小”处讲道理。我们提出“改文风”,正是因为有些文章凌空蹈虚,内容空洞,于事无补,于世无益。好的文章首先是实实在在的,它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通过简单直白、人人都能理解的“小”,折射出有高度、有内涵、有趣味的“大”。比如,“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住”“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路”“打铁还须自身硬”这一类语言,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不是比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宏篇巨论更受欢迎吗?

 

  人是生活在大地上的,不能悬在半空,飘在云里雾里,而应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地接上地气。所以当“大”结合了“小”,言之有物,言而有据,便接了地气,自然就有了人气。

 

  还是别忘了古人的教导:“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那些“虚胖”的豪言壮语貌似好听,但未必中用。也许更管用的倒是那些未加修饰的大实话,尽管它们的立足点看起来不高,外表有点“土”和“糙”,可是,它们道出的“理”虽小,“意”却不浅。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