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京审计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新一席谈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8日 02 版)
冬日的江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正在兴起。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审计学院,与该院党委书记王家新探讨如何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进行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要培养有文化的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深以为然!”在王家新看来,只有把人文基础打扎实了,“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视野才能开阔,学生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自信有力。
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南京审计学院的通识教育非常重视四点:一是生命教育,南京审计学院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中学会与天地沟通,从而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二是美育,作为一所财经院校,南京审计学院却设置了独立的艺术教学部门,大力投入艺术教育,就是因为艺术能够滋养生命、疏导情感,实现人的知、情、意协调发展。三是传统文化的熏陶,王家新介绍说,我们不断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读经典,让民族“符号”在年轻的心灵中烙上印记,唯有如此,他们将来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质、中国气质与中国品质。四是现代公民教育,让学生认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对社会形势保持清醒的判断。
大学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
近两年,高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高校也探索了一些改革举措。王家新深深感到,不管如何改革,都要把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决定》提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对此,王家新坦言,这要求我们沉下心来办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要把课外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王家新认为,完美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校内的专业完成、个人兴趣爱好的发扬和校外的志愿服务相结合,这是必需的三要素。如何从学生的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乃至到社团、社区以及义工等,全校教师队伍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学生服务、后勤等各方面要共同提出方案,并加以实施。他说:“从学生进校之日起,大学就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们,应该根据本学院的专业与学科特色以及资源禀赋的特点,形成一整套介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的建设性方案。”在南京审计学院,由老师带领学生组成的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红帆船话剧社等文体活动,给学生带来震撼人心的学习体验,他们在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懊恼后,深切体会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以及如何更好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我想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
高等教育改革要突破两堵墙
《决定》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在王家新看来,这意味着大学要突破“两堵墙”:有形的围墙和无形的围墙。
有形的围墙是指高校的体制机制。现在高校中不乏各种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但由于种种原因,兼职教授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事实上,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在行业中都是一把好手,这样的人才要充分利用起来,把他们实实在在地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框架中。南京审计学院与审计署合作创办审计学(国际注册会计师方向,英文简称ACCA)时,审计署培训中心不仅指导学校办好ACCA,就连选用教材,审计署也帮助一起敲定。现任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司长章珂出任南京审计学院老师,利用双休日赶赴南京给学生上课。“这样我们的专业就不会出现与社会需求脱轨的现象,我们学生接触的案例都是业内最新的问题,这样的毕业生想不得到社会的青睐都难!”王家新说。2013年,该校国际审计学院818名毕业生中,超过95%的学生已有就业意向,审计学专业协议就业率超过85%。
无形的围墙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在他看来,高校应结合学科特长主动融入社会中,“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也步入启迪民智,集思广益的阶段,这个时候,高校要发挥党和国家的智库作用。”王家新说,这意味着高校在为政府研究决策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独立性,要有担当,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撑,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