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的构建

王玲仙 李媛慧 《 光明日报 》( 20120205日   07 版)

 

    高校网络是高校师生民意表达、信息交流、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高校网络舆情状况与社会舆情状况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作为社会舆情的激发者引导者,高校舆情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中出现的情绪化、流言化、非理性化倾向等诸多问题,对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现实载体,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即时性以及随意性决定了网路舆情的突发性、互动性、非理性及其随意性。网络舆情作为网上评论类信息内容特殊形式之一,其形成与传播机制往往有别于传统大众媒体。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网民在网络意见表达时往往较真实地反映自我情绪,同时也造成意见表达的随意性和偏激性,缺乏理性思考。在整个网络信息中,评论类信息是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网民意见交流、思想碰撞、情绪表达的最直接形式。因此,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对某一事件的网络评论为开端,随着网民意见的叠加,不断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网络群体观点与态势。由于网络上意见表达快捷、信息多样、方式互动,使得网络意见共识能够在短时期内得以形成,并进一步影响着网络拥护的整体态度与倾向。在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之中,个体意见往往具有重大意义,是形成网络震源、推进舆情发展的基本力量。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为此,我们要全面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的各项机制,以求有效化解突发的舆情危机,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

 

    一是网络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网络舆情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是师生意见表达的渠道。因此,高校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并切实关注广大师生反映的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虽然合理但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同时,高校应敢于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监督,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办事高效的良好形象。要以校园网为平台,加强网上论坛建设,探索和实施校务公开,主动与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实时回答师生关心的校园热点问题,及时帮助师生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分析与甄别机制。网络上的信息涉及学校工作和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博客、骂客、播客、晒客等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与空间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聚合性。网络中任何一个角落出现的不良信息,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校声誉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对校园网络舆情,应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分析与甄别,掌握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发展趋势。要加强学校内IP地址的管理,建立起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和用户实名信息登记制度,保证所有网络活动信息能够准确实现溯前追查,准确把握校园内外网络整体舆情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基础。 

 

    三是管理与引导机制。大学生群体具有智力趋向成熟但易偏激、自尊性强但易形成逆反心理、情感丰富但波动大等心理特点,社会与校园矛盾、学习与就业压力、个人意见或虚假信息的扩展、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触发等都可能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与舆情危机。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工作机制。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讲求公德,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其次,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主动撰写帖文,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流话题,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四是预警机制。出现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原因是复杂的,有时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就能够及时地对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态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为及时了解高校舆情信息,并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做好校园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登记、备案工作,实行用户实名登记制度,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系统,构建校园网络安全技术防控体系。

 

    五是应急处置机制。高校网络舆情的应急联动机制是指校园网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的职能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最终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机制。一要成立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加强高校各部门间的协调,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当突发事件到来时,平时负责网络舆情监测的机构迅速转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这样,可以将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从一种非流程化的决策过程,转变为一种程序化的决策过程,可以提高有关部门的响应时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沉稳地应对事件,消除影响,减轻危害。二要建立网络管理的应急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技术手段即时封堵和删除恶性信息,迅速消除影响;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随时做出相应处置。三要加强学校与师生的互动,确保师生对自身利益相关问题及热点事件的知情权。加强学校与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高校的责任感,赢得师生的信任。师生不了解情况,就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确保师生的知情权,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学校与师生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不能简单、粗暴地采取封堵的办法,相反,应该建立舆情响应制度,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应利用校内各网站及时主动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创造有利于化解突发事件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