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航 贵在精神灯塔指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系列述评之一

 

2015082013: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员活动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组织虚化、空化、弱化严重,您有何高招?”“多元的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作为党委书记是如何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前,湖南省首次开展高校党委书记党建述职评议,34所高校党委书记接受测评。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代表、教师党员代表就关心关注的问题现场提问。党委书记当场作答。这种特殊的“考试”,既是对全省高校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的集中检阅,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高校是思想理论的重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抓好高校党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在对全国20多所高校调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高校党委牢固树立“第一责任”意识,始终把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为立德树人“保驾护航”。 

  强化领军角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魅力在于聚焦现实、回应热点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在他们行动中开花结果? 

  当代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强烈,不喜欢被灌输说教,这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个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担负着领军角色。理论的魅力在于联系实际、聚焦现实、指导实践。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该校在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以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发现、聚焦、回应为基点,正在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以解答问题为导向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率。东北师范大学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何用”等问题,设置了“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大学生成长”教学专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为什么要在多元文化价值观条件下信仰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变“课堂低头族”现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记者在南方一所著名大学随堂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发现几位学生在低头看手机。课间,记者请其中一个学生谈谈听课体会,他支支吾吾、非常为难。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在课桌下看手机的“课堂低头族”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还不尽如人意。 

  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真正讲到学生心坎上,才能提高抬头率——教育界人士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同时,许多地方和高校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 

  青海、宁夏两地试点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两地分别聘请几十名来自社科理论界、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士兼任大学思政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人生经历和术业专长承担教学任务、参与学科建设;分别讲授“理性客观看待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文明上网与网络信息”等10余个主题。 

  在复旦大学,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创造性地开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提炼问题并设计好问题。学校在多年实践以及针对学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开设了“应用伦理学”“中共党史人物述评”等10门相关选修课。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察社会的立场与方法。 

  这些有效探索,增强了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有益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按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设计课程 

  现行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是2005年形成的,至今已有10年。许多大学负责人和资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记者反映,现行的教材过多重视规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有重复,教材语言风格与呈现方式上可读性不强。 

  天津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文江说,教材应当实行分类管理,以便于因材施教。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编写不同的教材,由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韩宪洲说,对于职业院校学生,首先应当进行自信心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价值塑造。 

  课程教材按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来设计。一些高校负责人建议,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侧重传统文化和法制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参照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保证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秘书长任少波认为,要下决心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方式,从而贴近学生成长需要,让学生感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生存、发展,必须听这类课。 

  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有的放矢 

  高校思想理论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对此,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班慕课教学,就做到了有的放矢。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认为,除利用互联网等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我们可以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使其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通过“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情境空间,力求透过学生“眼球”直达其“心灵”。 

  同样是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也应该力戒千校一面,不同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探索,才能更具针对性。以“融天下建设于心、担天下建设于肩”为立校之本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有鲁班文化馆、公共艺术共享空间,40多名专职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在人文、心灵、生涯、健康等方面进行引导,成绩喜人。 

  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在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关切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诉求,有的学校在尝试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以教学效果为核心,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效果良好。 

  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在大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立德树人,其指向主要是广大在校学生。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键性凸显。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学校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把立德树人摆在突出位置;教师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要求研究生导师除课堂之外,要用一定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通过师生良性交流,引导学生的价值追求。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而言犹如空气,时时在、处处在,其育人功能润物无声。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北京大学党委创新思政教育形式,邀请厉以宁、楼宇烈、李伯谦等12位社科理论专家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让“名师大讲堂”影响学生,让名家讲座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党委书记朱善璐认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学生的认同、真正入脑入心,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才能有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才能具备国家意识、民族情怀。 

  (本报记者袁新文、董洪亮、赵婀娜、张烁、魏哲哲报道) 

  《 人民日报 》( 20150820日 06 版)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