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3年01月31日 02 版)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进村静悄悄、调研实打实,有的视察工作直奔问题去,有的蹲点调研渐成惯例。这些让群众赞成的好作风,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现场,而不是走过场。
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深入实际、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倘若调研只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不了解社情民意、不知道实际情况,谈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倘若身在现场而心在别处,回避矛盾、绕开问题,又怎能解决实际困难、密切联系群众?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正因为此,那种认为网络可以取代“在现场”的错误思想颇有市场。殊不知,网络固然是观察舆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我们认识“复杂中国”的重要手段,但在任何时候,“键对键”都代替不了“面对面”。不在现场,就无法获取更多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不在现场,也很难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摸准社会的脉、点到政策的穴。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型爬坡,矛盾不少,困难更多。更多领导干部抬起脚步进工厂、站在工地谋建设,才能弄清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从而对症下药,找准发展路子;更多领导干部躬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摸民情,才能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的放矢,制定惠民措施。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在现场,就是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是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走进太行深处,感慨“看到真贫就值了”;李克强在湖北农村考察,询问“有什么恼火事”。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多在现场、不走过场,才能解决难事、多做实事,才能使改作风见到实效。